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哈医大:不宜以“家丑”逻辑对待学术造假

  作者:朱四倍

  2011年09月06日新华每日电讯

 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昨天在微博发布消息称,我国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王志
国因两篇论文造假,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。记者昨晚
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,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,其实验室也被关闭。
(9月5日《京华时报》)

  新闻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,“记者联系其所供职的哈尔滨医科大
学药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所,未能得到回复。”同时,本人也没有回应,这个不起
眼的细节把个体和大学对待学术丑闻的态度一一刻画,除了“沉默是金”外,更有
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无”的心态在内,就单位来说,显然有把学术丑闻当成“家丑”
的逻辑。相比于国外的严厉处罚措施,这种应对策略的无知和“温柔”让我们感
到更为诧异。道理很简单,如此严重的论文造假事件绝不是家丑,更不是某个大学
和个体的“私事”,相反,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共事件。这让笔者想到了韩国的黄
禹锡事件。该事件一度被韩国媒体和社会吹捧、国民视为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发表
在《科学》杂志上有关克隆的科研成果被证明造假。对于黄禹锡事件,先是媒体
穷追猛打,然后是首尔大学的负责人表态谴责,继而全国哗然,政府出来表态,黄禹
锡向国民道歉并辞职。相比之下,我们的不少学术造假行为乃至学术腐败事件,还
远没有达到如此“较真”的程度。著名海归学者论文造假被国外大学免去科研权
利,国内大学无动于衷的姿态再次提供了难堪的证明。

  没有可以逾越科学道德的底线,越是成功之人,越是要敬畏学术道德底线的价
值,否则,就是身败名裂。这既是常识,也是我们处理论文造假事件的基本准则,但
是,王志国所在大学的沉默应对和隐藏其后的“家丑”逻辑,让我们看到了不足和
遗憾。

  维护学术尊严,维护大学学风、人文精神和学术地位,是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
学最起码的标准。绝不能容忍用“家丑”和沉默逻辑对待学术造假。通过法律制
裁和道德自律、舆论的监督,造成一种对学术造假行为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,
才能尽可能减少学术造假现象的出现。

(XYS20110906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